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必须一路书香相伴,打造书香中国、书香社会。一个人要想行稳致远,必须阅读相随、书香浸染。阅读对于我就像呼吸、吃饭、睡觉一样,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人生状态。
我喜欢读书,我们家4口人有3张济源市图书馆的借书卡,一次可以借9本书,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借完看书——看完还书,循环往复,乐此不疲,一年70本的阅读量是绰绰有余的。我同时也喜欢买书,我每年在购书方面的花费都要超过1000元,并且连续多年订阅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、《意林》等杂志。我的家庭藏书有800余册,涉及教育教学类、经典名著类、开阔视野类等,一个书柜是不够的,电视柜、茶几、床头柜等到处都有它们的“倩影”。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可以说从内到外、从工作到生活、从教书育人到为人处世是全方位无死角的,同时也是绵长久远的。
首先,读书让我心态年轻、青春永驻。尽管我已过天命之年,是学生们的父辈,但孩子们对我的称呼却永远都是“崔哥”或“崔帅”,并且那种甜腻、真诚不容你有丝毫的质疑。在没大没小的背后,彰显的是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默契融洽,展示的是一种灵魂与灵魂的摇曳呼应。是读书给了我旁征博引、谈吐不俗,是读书赋予我儒雅的气质和魅力,是读书给了老之将至的我青春的朝气和昂扬向上的活力,从而征服无数的小迷第、小迷妹。
其次,读书锻造我坚强乐观、豁达自信的人生信念。董卿的《朗读者》丛书中我认识了“核弹老人”、“倒霉老头”的魏世杰,他年轻的时候是核弹研究专家,是我们国家国防事业的功臣。但是他这辈子还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,就是做一个最坚强、最乐观、最豁达、最值得敬重的父亲。他有一儿一女,儿子有先天性的智力障碍,智商和六七岁的小孩差不多,女儿则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。魏世杰的妻子不堪打击,同样患上了精神疾病。他一个人要照顾三个病人,这么多年顽强地撑过来,而且愈老弥坚。对比我自己,我也是四口之家,我有健康美丽、工作稳定的爱人,有勤奋好学、茁壮成长的小儿子,只是我的大儿子患有重度脑瘫,衣食住行不能自理,但他智力正常、讲究卫生,而不是大小便不知、臭气熏天,更不是扶起一条、躺下一堆。和魏老相比较,他已经70多岁,我才50出头,年富力强,我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!魏老在各方面境遇都不如我的情况下能够经年累月,坚持不懈做一个坚强、乐观、豁达的父亲,我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,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,又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?!俗话说“人比人气死人”,但是读书让我“比”出了幸福和幸运,读书给了我做一个大格局父亲的理由!
魏老严重精神分裂症的闺女半夜会时不时把他喊起来,因为地上掉了一根头发。魏老给她一个碗,碗里可能有点水,她就要他把水给倒掉,连续倒了二十次,她还是不满意。董卿问他会不耐烦吗?魏老说开始的时候以为她故意捣乱,也打过她两下,后来感到很后悔,不应该打她,她是病人,不是她愿意这么做的,你只能照顾她,只能服从她。检讨我的过往,我扶儿子走路锻炼的时候,他总是两个膝盖经常摩擦在一起,两脚岔的比较开,并且身体永远是倾斜的,两只手一高一低不自主地动着,而当有人有意或无意关注他的时候,他会肌肉更加紧张,上肢的动作会更加夸张。每当此刻充满他内心的是深深的自卑,而作为父亲的我也有抬不起头的感觉,因为别人的眼光中我似乎读到了可笑可怜和可悲。我曾经也恼火万分,心想越是人多的时候你为什么越是这样的丢人现眼!甚至也打过他……现在我怀着深深的愧疚把淤积在心中多年的话一吐为快,并不想引起谁的同情和可怜,我只是想和曾经那个自卑的、不成熟的父亲做一个彻底的和解。设身处地的想不是儿子他不愿意走好,而是他真的做不到,他是一个病人!他所承担的痛楚和自卑其实要比我这个当父亲的要多千倍万倍!魏老用行动告诉我,我就是儿子最大的支柱,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,父亲就要挺身而出,责无旁贷地给他们遮风避雨,即便我知道他可能永远无法回报我。董卿问魏老会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,他说人生就像一个硬币有两个面,这一面是苦,那一面是乐,都是不可避免的。你要热爱幸福的生活,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,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。读到这些字句的时候,我有一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。仅此一句话我就会心悦诚服地拜魏老为我的人生导师!谢谢魏老真诚厚重的人生启迪,谢谢读书给我朴实无华的生活感悟。
再次,读书给了我教育教学无尽的奇思妙想和灵机一动。回首近30年的教育生涯,如果有什么值得圈点的话,我一定会把我的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——好成绩是玩出来的,高水平是乐出来的!在我的课堂上“玩乐”是一个不变的主题——有“诗化的班级管理”;有“你说、我说、大家说”的“课课说事”;有“赞美别人,开心自己”的“赞美总动员”;有每月一度的时事汇报课“百家讲坛”;有“战队对抗龙虎榜”;有仪式感十足的“群英会”颁奖。最大胆前卫的是“杏坛春”未来教师大赛,从广告宣传的深入人心,到图标征集的别出心裁,从颁奖典礼的扣人心弦,到师生感言的情真意切,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投入的忘乎所以。金奖得主何路遥说:“若干年后,初中政治的内容我可能会忘的一干二净,但“杏坛春”我一定会记忆犹新,那是我们的杏坛春!因为有了“杏坛春”,这个冬天不太冷!”这是学生对“杏坛春”的留恋,这又何尝不是对我开拓创新的真诚点赞。在我的教育教学不拘一格、得心应手的背后,是博览群书给我带来的妙招频出、红利滚滚。
疫情呆在家中,我认真品读了《曾国藩家书》,结果越读越喜欢。曾国藩的书斋名叫“求阙斋”,他说“人不可以没有缺陷,君子要固守有缺陷,而不敢追求十全十美,小人则时时刻刻求全。全既然获得了,艰难和凶险也就随之而来。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,这些挫折磨难对于我们的成长进步来说,也是极为重要的财富和资源。比如我校李二军老师口中的“另类”刺头学生,对于他逐步成长为河南省名班主任,真的功不可没。多年以来有很多亲朋好友给我说过类似的话——看你们俩都是教师,有房有车有收入,如果你的儿子不是脑瘫的话,你们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啊!原来我儿子的病情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种“阙”,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,坦然面对就是最好的选择。曾国藩真的是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节人生教育课。《曾国藩家书》中还说“余则尽孝道,更无他事,我能教诸弟尽德业一分,则我之孝有一分,能教诸弟尽十分,则我孝有十分,若全不能教弟成名,则我大不孝也。”我想把他的话结合教师和家长的身份稍微变通一下,就是“如果能教孩子们尽德业一分,则我对长辈之孝,对国家之忠就有一分,如果能教孩子们进十分,则我的忠孝就有十分,若不能让孩子们身心两健,茁壮成长,那我就是不忠不孝了。”
铁凝在《朗读者》序言中说,朗读是倾听自己的声音,也是在倾听他人的声音,通过口的诵读与耳的倾听,汉语和他内在的气质、精神以焕然一新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心灵。2021年至今,我把一些诗词歌赋、小说美文等通过朗读并录音的方式把它保存下来,已经积累了190多则。为什么要朗读并录音呢?因为我老眼昏花,摘抄不易,并且速度慢,而朗读并录音速度快、方便保存,闲暇的时候随便点开就可以再重温曾经的感动。读和录什么内容呢?只要是让我茅塞顿开的、醍醐灌顶的、怦然心动的、心领神会的、欲罢不能的、会心一笑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。怎样读录呢?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,如打印文本、查找背景、熟悉内容、标注重音停顿、准备背景音乐等。然后点开手机的录音功能,在音乐的背景之下可以轻松读录了。通过朗读和录音,一是提高了我的演讲、朗诵和主持的水平,近几年来我仅获得省市级演讲朗诵比赛的特等奖、一等奖就超过10项。二是上课的时候可以声情并茂、引人入胜。三是作为兴趣爱好,可以参加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,比如我们村有什么重大活动的时候,往往会打电话通知我。甚至同学聚会的时候,老同学们也会热情地邀我朗诵李白的《将进酒》。
总之读书对于我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“有百利而兼两害”。第一是“独舒”,读书可以修身养性,陶冶性情。第二是“堵疏”,读书的过程中,我也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,对于成长进步大有裨益。第三是“独树”,读书可以让你的课堂独树一帜、桃李芬芳。第四是“赌输”,就是读书可能会赌上你一点视力的减退,会赌上可以忽略不计的几毛钱的电费。
愿我们每个人书香浸染,于个人可以胸襟博大、行稳致远。于家庭可以和睦融洽、共享天伦。于济水一中,一定会“今年更比去年好,书香满园步步高”。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可以游刃有余、幸福爆棚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。
(责任编辑:卫佩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