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园甸庥园2024直达入口_精品伊犁园区入口_永久已满18从此进在线观看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教育科研 > 科研论坛 >

【科研论坛】让教育科研伴我们成长——发言人:裴会霞

时间:2011-10-15 00:36来源: 作者: 点击:

济源市济水一中 裴会霞

 
2009年9月12号,星期二上午,教研活动时间,语文组全体老师坐在学校的小会议室里,专心致志的聆听作文教学专题报告。大家时而认真记录,时而停下笔来向报告人提出疑问,时而引发激烈的争论,时而发出开心的笑声,研讨气氛非常热烈。作报告的不是从哪里请来的专家,而是我们语文组的常园花老师。
老师是2008年7月调入我校的,去年接七年级的课。短短半年,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作文水平就远远高于同年级的其他班,语文成绩也非常好。所以开学初,应语文老师们的邀请,她精心准备了这次讲座,为大家讲解她在作文教学方面做出的有益研究。
两周后,小会议室里,我们又举行了一次专题讲座。这次是七年级的王巧利老师。她为我们介绍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摸索和取得的成绩……
她们的经验很直接,很好用,很有借鉴意义,都是通过长期的实践、研究,逐渐形成的,很有推广的价值。可惜的是,她们都没有把它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,没有把自己的这些研究系统化,理论化,没有进行提升。或许是因为还没有树立教育科研意识,或许是不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就是教科研活动,不过我想,假以时日,当她们的研究更成熟时,当她们能将实践和教育理论相联系时,她们的研究就可以成为科研成果了。
由此我想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我们普通的教师也是可以搞教育科研的。以前我们都以为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,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好书,育好人,理论的事不需要我们去操心。其实不然。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,教科研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、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。因此,无论教师自身还是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教科研。
教不研则浅,研不教则枯。”我们以前学到的教育理论、形成的教学经验,已经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,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。所以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勤于反思,不断学习积累,不断进行研究,用更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。许多知名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,还具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、善于研究的品质。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。
我们的教师虽然还没有把自己的这种行为和教育科研联系起来,不过事实上,她们抓住了教育科研的重心,即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。
她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疑难问题,并自觉的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,即进行“行动—感悟”式的研究,遵循的是“发现问题——探究问题——解决问题”的研究模式。她们的研究是最贴近教学,贴近现实的,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以前我们都缺乏教育科研意识,最近几年,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加大了宣传和投资力度。今年暑期培训班上,市教科所的崔科长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,解答了一线教师的疑惑,使我们对教育科研有了更清醒的认识。学校孔校长也常常在例会上通过精当的语言,为我们点示我们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困惑。一些教师的课题结题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,使我们渐渐明白其实教育科研并不是一件很神秘、高不可攀的事情,我们每位教师都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2007年我和几个同组的老师共同承担了中语会十一五重点课题“语文教学艺术”中一个子课题的研究任务,今年10月就该结题了。以前也参加过几个课题的研究,有的顺利结题了,但我只是起到了参与研究和准备一些零碎的结题材料的任务;有的因课题主持人调离,课题就不了了之了。这个课题能顺利的结题吗?我们这些没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吗?
在假期里,我就把我的组员组织起来,把我们前期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分类、整理;我们又查阅了一些资料,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;我们也查看了不少结题报告,了解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,逐步明确了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。
当结题报告通知下达时,我在网上泡了几天,在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下,终于写出了平生第一份结题报告。在报告寄出的一段日子里,我们紧张的等待着,终于等来了好消息:我们的课题成功结题了!
这次成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,我们终于明白我们普通教师是完全可以搞教育研究的。
我的同事们的研究更使我坚信:只要用心,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科研,人人都可以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素质,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,创新型教师,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。
当然要想搞好科学研究,必须做好几点:
一要善于观察。
教师的科研应当从“观察课堂”开始。课堂是教师教科研的基地,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,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、教师的教学行为乃至课堂教学情境等,从中发现问题,寻找对策,改进教学。“观察课堂”既观察教师,更观察学生,观察课堂中的一切。
二要有问题意识。
我们经常说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,同样没有问题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。问题即课题,我们要做教育、教学的有心人,平时处处留心观察,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。善于发现、工作中的问题,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。这是符合“想好了做”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的。
要勤于反思。
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: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,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。”教育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,而是思考教学的成败得失。教育反思要着眼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,立足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。我认为,教育反思是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方式,教育反思记录能让教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教学“软肋”,清晰地看到自己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,从而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。
四要从“小”入手。
在我看来,应当按照钱理群先生所说的“想大问题,做小事情”的方式去做。所谓想大问题,就是一定要从宏观上把握当代教育的理论走向和现实状况。所谓做小事情,就是从小事着手,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。
关键要从小课题入手。具体来说,就是要抓好两个“小”。一是选题要小。比如,“小组合作学习研究”这个课题很大,一般教师不容易把握。但是,“怎样合理分组”、“怎样发挥小组长的作用”、“如何评价小组的合作”等课题,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能力研究。而且,由于这些课题很贴近教师的课堂教学,教师既有研究的兴趣,也很容易研究出成果。二是范围要小。许多课题研究往往是学校领导挂帅,骨干教师打头阵,一般教师“贡献”材料。如果研究有点成果,首先是领导的,一般老师只有干活的份儿,所以许多教师对这种“大锅饭”式的科研缺乏热情。因此,在课题研究人员组成上,要本着小而精的原则,范围不必太大,最好是同一学科、同一级部的教师。
加强教育科研,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。实施素质教育,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。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、学者型、专家型。广大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,教育教学技巧,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,不断取得新知识,探索新领域,在教育科研实践中,不断提高自身素质。
   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树立教育科研意识,让教育科研陪伴我们成长。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返回顶部
济源网站建设 富阳市| 景宁| 库车县| 泽州县| 五华县| 阜城县| 大冶市| 卓资县| 泽库县| 邢台市|